找到相关内容717篇,用时3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明末四大师禅净观比较--以莲池袾宏为中心

    名号,不作观想。将理持的程度,提至事持之上,除了持名,尚得提起审的‘体究'之法,究此能念的我及所念的佛之本体是什么?用此方法,既属净土行者的持名,又似禅者参话头。目的在于肯定禅法的功能,摄收禅者...但是并未对此多加议论。与莲池倡西方净土不同的是,他在立像缘起中亦是指归唯心的:"若以唯心之,木佛肉佛,两者未尝非心也,......渠臭皮囊,不异立像。"莲池的著述十分丰富,从其见地圆融的言论中,可以...

    刘红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262662.html
  • 慧思禅师之法华三昧

    道明:"《法华经》者,大乘顿觉,无师自悟,疾成佛道。"20所以,志磐在《佛祖统纪》中说道:"(思)师之自行,亦既勤矣。至于悟法华三昧开拓义门,则又北齐(慧文)之所未知。故荆溪亦云:‘文禅师但列...此是世俗戒中外威仪忍,及空者,音声等空,身心空寂,不起怨憎,此是新学菩萨息世讥嫌,修戒定智方便忍辱,非大菩萨也。何以故?诸菩萨但观众生有利益处,即便调伏,为护大乘;护正法故,不必一切慈悲软语。.....

    可 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42462664.html
  • 从一念三千诠释天台的环保

    提出心境一如的环保。此中,透过智者大师个人的创造性诠释,如会通世间之境与外世间之境的相关性之外,更厘清天台佛学并不具有唯心净土之忽略外境的困顿;藉此说明天台佛学对境的重视。无论禅观之境或现实之境都是...的意涵,即是表达佛性名义与众生内在身相之应,只要谛观众生身相(世间),就能够觉了一切佛法名义,也就是说,只要一切身相之中的五阴、十二入、十八界,即观世、出世间之法,了知众生身相之内世间其意皆与...

    释坚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0364262695.html
  • 《宗镜录》妙旨

    生灭度想。其实未得一切解脱,未得谓得。是二乘妄语。又别教人,于四门说实相,执于一有,隔碍三门。而实相者,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字于无字,数于无数。是别教人妄语。圆人如实而,如实而说。如实观者,非,乃至非离外观,亦不以无,得是智慧;如实说者,一切实,乃至非实非不实等,如是皆名诸法实。经云:“诸佛皆实语,即是以佛道声,令一切闻。”是圆教人持不妄语戒。又圆人亦有妄语法门,无车说车,诱戏童子。无乐说乐...

    冯树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2363836.html
  • 禅与石窟艺术的盛衰

    入已,复令石窟作七宝山想。也是说明于石窟中洞见佛的影像。在云冈石窟第七、八窟和第十二窟的窟门上部,于明窗左右,雕有禅定僧像,这显然是当时僧人在石窟像坐禅的具体写照。  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窟造像...说,五窟本尊都是“高者七十尺,次六十尺”的巨像,(《《魏书·释老志》)如此高度,在窟根本无法选择像的视点,这也是造像意在礼佛的明证。相反,窟周壁所雕的小型佛龛和佛本生故事的造像,才是修禅观像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90863906.html
  • 从祖师禅到看话禅——宋元禅学管窥

    公案,如宏智本人就有《颂古百则》留传于世,且颇有影响。当然,后来的“默照禅”禅师可能就不太注重公案之参究,而更注重于摄心静坐,潜神,也许正由于这一点,导致了后来“看话禅”对“默照禅”的批评和攻击。...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4364125.html
  • 大念住经要义(二)

    知身心的色受想行识五取蕴的特性、近因,要了了分明它们如何生起、如何消失。  C 处、六外处:禅修者要正念正知眼耳鼻舌身意六处与色声香味触法外六处的接触及其产生的束缚并且了了分明它们如何生起、...行识四蕴都是心法。五盖全部是心法。处与六外处接触的觉受的心法。七觉支是心法。四圣谛、八圣道也是心法。可见观法念住就已包含了观身念住、观受念住和心念住了。  佛陀亲自教导四念住,就是这么...

    陈燕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3564177.html
  • 尕藏加:藏密诸派及其理论与实践 3

    所冥想的灵性之心,是位于肉团心的腔穴,但是依凭人的感官却完全无法见到它。  越多的参禅静坐,就能得到越多的洞察力和内省的力量。在内内省阶段,心灵和感官无法再玩弄它们习气的鬼把戏,感觉的目标也...,还倾注极大的热情为众多的寺院、佛塔、佛像举行开光典礼,同时广收徒弟并耐心地为他们灌顶和传授各种法门,最后他没能回故乡,于公元1054年在距离拉萨西南方数里远的聂塘寺示寂,终年七十三岁。总之,阿底峡...

    尕藏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1864691.html
  • 金刚经札记(2)

    ,致使本有之佛性不能亲得受用,长期轮转五趣。正如《华严经?如来出现品》云:“如来初成正觉时,叹曰:‘奇哉!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证得。若离妄想,则一切智、自然智、无碍...,依文字般若,悟实相般若;依实相般若,起观照般若;修观照般若,契实相般若。修空、假、中之三,破见思、尘沙、无明之三惑,除我、法、空之三执,显我、法、空之三空,证解脱、般若、法身之三德密藏。而其最初...

    曲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2265508.html
  • 天台宗简介

    以助长的修证。第八知位次,对自己修证的界限有正确的判断,而不懈地努力实践,已知自己的位次,对顺逆之缘天幼于心,则是第九能安思。顺逆二缘是障道之法,所以要安思地反省和不息的努力。不信住于相修方法,更...有相教、无相教、同归教、常住教四时教说,齐定林寺潜柔,惠次二师,随道场慧场之说,在渐教更开作有相教、无相教、 贬抑扬教、同归教、常住教五时。北方七家比较复杂,它的特点是把如来一代时教大别作顿、渐、...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95065537.html